四類監測藥品銷售政策松動!單一大品種短板還在!
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退熱、止咳、抗病毒、抗菌素”等四大類疫情監測藥品在零售終端的銷售政策出現松動。
3月26日,昆明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發布《關于恢復“一退兩抗”藥品銷售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
《通告》要求,從即日起,全市零售藥店有序恢復“一退兩抗”藥品銷售(含網絡銷售);各零售藥店要切實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對《昆明市“一退兩抗”藥品目錄(第一版 試行)》中的藥品嚴格執行實名登記銷售制度,充分發揮零售藥店“哨點”監測作用。
除昆明外,近日,安徽銅陵、福建泉州、內蒙古呼和浩特、浙江杭州、江蘇無錫等地,也逐步有序恢復“退熱、止咳、抗病毒、抗菌素”等四大類疫情監測藥品(以下簡稱“四類藥品”)在線下零售藥店的銷售。
春天悄然降臨,但“寒冬”尚未真正遠去??梢钥隙ǖ氖?,政策的逐步放開有望帶動“四類藥品”在零售終端的銷量。然而,曾經的“寒冬”暴露出的僅憑單一大品種盈利的短板,使得如何突破現有盈利模式成為眾多企業亟待解決的現實考題。
銷量暴跌
近一年來,香雪制藥經歷了一場艱難的生存考驗。
香雪制藥2021年業績預告數據顯示,2021年營業收入達25.20億~30.19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5.95億~7.95億元。在分析總營收和利潤大幅下降的原因時,香雪制藥給出了“受疫情、市場競爭等因素的影響,公司中成藥產品銷售不達預期”的解釋。
抗病毒口服液作為香雪制藥的主導產品,主要用于風熱感冒,被作為居家常備藥,與橘紅痰咳液均是年銷售額過億的中成藥品種。用香雪制藥董事長王永輝的話說,“自上市以來,抗病毒口服液對業績的貢獻功不可沒。”
不過,2021年上半年,抗病毒口服液營業收入僅1.50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7.86%,銷量遭遇滑鐵盧。
原因在哪?
為了強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初廣東省率先要求所有零售藥店在銷售發熱、咳嗽類藥品時實行登記報告制度,通過發揮全省零售藥店網絡覆蓋優勢和早期監測作用,實施全面精準排查。隨后擬定了《需實名登記報告的退熱類藥品目錄》,涵蓋布洛芬、安宮牛黃丸、安乃近、復方感冒靈片、維C銀翹片等43種藥品。根據規定,各零售藥店銷售目錄內的退熱類藥品時,必須實施實名登記報告。
去年5月,為進一步提高監測的科學性、靶向性,提高登記報告的“準確率、及時率和覆蓋率”,廣東省對原制定的《需實名登記報告的退熱類藥品目錄》進行優化,制定了《疫情期間需實名登記報告藥品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其中包括感冒靈(所有劑型)、抗病毒口服液、小柴胡顆粒等20個中成藥,以及阿咖酚散、布洛芬等17個化學藥產品。這是在外來疫情威脅與本土突發疫情的背景下,為落實新冠防疫工作、充分發揮零售藥店在疫情監控中“哨點”監測作用,廣東省執行的特殊時期政策。
王永輝表示,自去年5月抗病毒口服液納入“目錄”執行后,該產品同比銷售額下降90%以上,產品大量積壓,產銷難以達到良性循環狀態。
“硬幣”的兩面
然而,政策也帶有兩面性。
記者留意到,雖然連花清瘟顆粒(膠囊)同樣在需實名登記報告的37個藥品之列,但與抗病毒口服液不同的是,該藥還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的推薦中成藥。此外,從3月26日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發布的《關于開展廣東聯盟清開靈等中成藥集中帶量采購模擬報價的通知》中可以看到,連花清瘟顆粒亦是此次廣東聯盟的中成藥集采品種。
據此前公布的文件,廣東中成藥聯盟集采首年預購量為39.95億(片/粒/袋/支),其中公立醫院33.94億(片/粒/袋/支),定點社會辦醫療機構0.63億(片/粒/袋/支)、零售藥店1.38億(片/粒/袋/支)??梢灶A見,隨著廣東中成藥集采的開標,相關市場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連花清瘟顆粒作為以嶺藥業的拳頭產品,為以嶺藥業帶來了可觀的利潤。以嶺藥業財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呼吸系統類藥品營收達24.9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3.13%??梢?,抗病毒口服液的政策困境,卻似乎成為連花清瘟顆粒的機遇。
此外,記者在國家藥監局官網查詢發現,已上市的抗病毒口服液共有24個。從另一家生產抗病毒口服液的企業康緣藥業看,年報顯示,2021年全年營業收入36.49億元,同比增長20.34%。截至報告期末,康緣藥業共計獲得藥品生產批件203個,其中43個藥品為中藥獨家品種,有3個中藥保護品種??稻壦帢I分析認為,這些品種為產品銷售提供良好基礎,有效抵御經濟環境及行業政策給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
如何自救?
事實上,盡管多地逐步有序恢復“退熱、止咳、抗病毒、抗菌素”等四大類疫情監測藥品線下銷售,但目前依然有部分區域的零售藥店繼續暫?;驅?ldquo;四類藥品”在零售藥店的銷售有所限制。
3月27日,《醫藥經濟報》記者在廣州大參林一分店走訪時看到,該藥店入口處醒目地張貼著“疫情期間需實名購買指定藥品的溫馨提示”,除了37種目錄內藥品外,還有廣州市發熱門診目錄的指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前購買目錄內的37種藥品依然需要提供48小時核酸證明。
據悉,除廣州外,安徽馬鞍山、江蘇常州等地區因疫情防控需要,對當地線上線下藥店繼續暫停“退熱、止咳、抗病毒、抗菌素”等四大類疫情監測藥品銷售。
面對政策和市場的不確定性,對單一品種市場依賴度較高的企業而言,在疫情常態化、監管嚴格化、政策密集化的行業趨勢下,如何自救?
中國藥科大學國家藥物政策與醫藥產業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蔣蓉建議,“首先,應加強產業鏈縱深合作,與下游零售藥店進行深度戰略性合作,加大合作藥店產品推廣、專業培訓和合規教育力度。其次,對普藥品種銷售,制定線上線下差異化營銷策略,進一步加快數字化轉型。依托互聯網醫院、線上藥店等,積極運用數字化營銷和管理手段推動線上購藥、患者教育、患者管理等,拓展線上銷售渠道。”
“更重要的是,要加強產品和市場策略轉型,逐漸降低對單一品種的依賴度。一方面,對企業現有產品線進行深度評估與篩選,選擇潛力品種培育新市場。另一方面,加強研發投入,整合現有治療領域市場資源,通過立項自研、合同外包、技術引進等方式,尋求新的產品機會和利潤點。”蔣蓉指出。